一、什么是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本身在我们的考试中,并不是一个单独呈现的考点,但有时候会在题目的选项中作为一个选项出现,所以我们需要对布朗运动有一个简单了解。
英国植物学家R·布朗发现水中的花粉及其它悬浮的微小颗粒不停地作不规则的曲线运动,称为布朗运动。人们长期都不知道其中的原理。50年后,J·德耳索提出这些微小颗粒是受到周围分子的不平衡的碰撞而导致的运动。他的做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并由此相当精确地测定了阿伏伽德罗常量及一系列与微粒有关的数据。1905年得到爱因斯坦根据扩散方程建立了布朗运动的统计理论。布朗运动也就成为分子运动论和统计力学发展的基础。
二、罗夏克墨迹测验
罗夏克墨迹测验实际上是人格测验的一种,用来测量人格。墨迹测验是这样进行的:罗夏克把墨水洒在白纸上,然后对折起来,使纸上的图沿一条对折线形成对称的墨迹图。这些图是无意义和无法解释的。他把这些图形呈现给被测评者,让他们根据图形自由想象,然后口头报告。
三、主题统觉测验
被试的作业是看一张图片,然后据以讲个故事,故事的叙述应该包含三个基本维度:
(1)图片上的情境是怎么造成的;
(2)图片中的情境表示在发生什么事件,并描述其中角色的情绪表现;
(3)结果会怎样。被试叙述故事时眼看空白卡片,它起着集中被试的注意和刺激想象的作用。
四、同一性的四种状态
大家在学到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阶段理论的时候,同学们都知道青年期所对应的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但是这里的同一性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心理学家玛西娅提出获得同一性的四种不同状态:
(1)同一性获得(达成):指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便投入到一定的价值观、信念和目标中去;
(2)同一性延缓:仅仅做出了探索,还没进行投入;
(3)同一性早闭(停滞、拒斥):在缺乏探索的情况下就进行了投入,往往在根据父母的选择过早的建立自己的同一性;
(4)同一性混乱:既没探索也没有投入的一种无动于衷的状态,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打算。
五、布莱特效应
在进行儿童发展道德阶段的研究中,布莱特发现儿童在讨论道德两难问题时,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方式,拒斥低于自己的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方式。因此,他认为,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科尔伯格和劳顿后来在20所学校进行实验,结果证明布莱特的假设成立,称这种现象为“布莱特效应”。